上纵横小说App,新人免费读7天
已抢580 %
领免费看书特权

剑楼随谈·第七期——仿古论今

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

——《周易·系辞》

=====================

当事物发展到极点的时候,道路就会遭遇阻塞,如此就需要加以变化、以求通达,因为只有通达了,事物才能长久持续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

曾经我写东西很固执、很钻死胡同,

我经常在想,某个接近现代的词汇、某个现代思维出现在主角所在的时代,合适吗?

我当时的想法是,“100%不能出现”,所以我在2009年开始写古典小说的时候,查阅了大量的古籍。

2009年-2011年那段时间,我仿明清小说来写书,也模仿了一下萧鼎前辈的风格;

2011年-2012年那段时间,我仿金古梁小说来写书;

这些在当时还是可以的,至少没人指着我的鼻子说“你对白写得不行”、“你表现手法太隐晦”、“你的创作理念很奇怪”。

但是当我2022年重出江湖的时候,

没人再说我写的书有任何吸引力了,

只提到剧情老旧、人物没特色、对白怪异。

我去年的时候不甚理解,也是反思了很久,让人帮我看了一些段落后,反复解构,才恍然大悟:

1.我在改一本现代人逐渐无法理解的书。

2.我努力模仿古人说话的方式,也只是来自于明清、民国乃至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对白,古代人也无法接受。

(更要命的是,古代人能穿越到现代来看现代作者的书吗?写古典的朋友们应该想想这个问题)

3.未来也未见得会有人接受。

那我不就等于在写日记了?

痛定思痛后,我得出如下结论: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①尽量不刻意去模仿古人说话。

模仿古人说话只是为了让读者“觉得这像是古人说话”,仅此而已。

而读者群体是一直在变化的,

十年前他们能适应所谓的古语对白,

十年后这些对白可能会变得尴尬、索然无味,

让当代读者去适应真正的古代对白本身就是一件作茧自缚的事情,

读者只会认同“他们自己所形成的阅读舒适圈”,

而古不古、白不白,也来自于这个“阅读舒适圈”。

举证:

小龙女道:“过儿,你果然在此,我终于找到你啦。”杨过流下泪来,哽咽道:“你……你不再撇下我了罢?”小龙女摇头道:“我不知道。”杨过道:“你今后到那儿,我便跟你到那儿。”大厅之上千人拥集,他二人却是旁若无人,自行叙话。小龙女拉着杨过之手,心中也不知是喜是悲。

——摘自金庸《神雕侠侣》“第十二回·英雄大宴”

曾经我很喜欢用这类形式,

但如果是我现在来写,我会改成现代的表达方式,如下:

小龙女一语不发,站在千人拥集、人声噪杂的会堂上,旁若无人,只是盯着杨过看,但杨过却能从她的眼神里读到:

过儿,你果然在此,我终于找到你了。

不觉,杨过流下泪来,哽咽问:“你……你不再撇下我了吧?”

小龙女摇了摇头,以示自己不知道。

既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的话,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把他撇下。(PS:这就是我现在的风格,能解释尽量解释,为了迎合一目十行的读者,作为一个没有啥名气的作者,读者不会替我脑补,所以我不得不解释,这是没办法的事,作者不解释,读者有理由说作者不合理)

杨过却已不再彷徨:“姑姑,不管你会不会撇下我!你今后到哪儿,我便跟你到哪儿!”

小龙女听罢,拉着杨过之手,心中也不知是喜是悲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当然,作为金粉,我绝无任何冒犯金老爷子的意思,我只是想说,台词对白这玩意儿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需要适应现代。

譬如孔夫子的名言名语,拿来作为古典小说里的对白,偶尔是起点缀作用的,但满口“之乎者也”,不就成了孔乙己?

既然要适应现代读者,

就不能古不古、白不白,

所以我现在选择就是“白”,因为“白”在未来可能变古,但“古”在未来不可能变白。

偶尔捎带两句“古”只是为了让读者“感觉古典”或者“感觉他们来自于古代”,也就行了,否则过犹不及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②尽量不刻意去模仿古人办事甚至借古人价值观来实现自我YY。

我以前的思路是“古典仙侠肯定能够一夫多妻,不然写古典干嘛”?

后来与大量女读者交流以后,她们都说代入不了,我才意识到问题所在。

其实通过实践,我自己作为男读者也不喜欢看一夫多妻了,道理就在于,我如果很喜欢其中一个角色,譬如我喜欢陆雪琪,我弄她一个都尚自忙不过来,我哪里还有功夫和精力去弄万碧瑶呢?

如果我不喜欢碧瑶,我就清清楚楚跟她保持距离好了;(但真的不需要写死,或者突然蹦出个男人跟她结婚、把她送走,写死写送就是偷懒不想动脑子了,《自在真仙》这本书会证明我的观点的)

倘若我喜欢她,我就更不能碰了!

因为我怎么能够做到“心里有陆雪琪,还去碰万碧瑶”,怎么能够做到“心里有柳梦璃,还去碰韩菱纱”,一下侮辱了两个我喜欢的人,我TM是小孩子吗?

对女性的尊重,永远是要大于因为喜欢而内心产生的冲动的,这就是我实战积累出的经验。

然后回到观点②,大家就会发现,作者是现代作者、读者是现代读者,让现代作者用古代观念来麻痹现代思想进步的读者,本身是一件很滑稽的事!

《封神演义》里殷商末年,按照年代道祖老子还没出现呢,但他已经作为三清大师兄之身份活跃在人神大战里了。

原因很简单,因为写这书的人——许仲琳是明朝人,他有没有考虑过“啊哈,按照年代老子还没出现,三清抠掉一个吧?不然史学家会说我不懂历史!”

不然把老子删了,你说这书咋写?

明清小说家是用明清思想写的明清小说,跟小说里的年代(殷商、唐宋等)没太多关系,因为小说本质上只是为了反映现代社会的产物,拎不清这点的,我敢说古典仙侠只会越写越没落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③尽量不刻意钻“现代词汇”的牛角尖

何谓“现代词汇”?

2024年的词汇,到了2074年可能有些词汇大家看不大懂了。

那么1974年的词汇,我们2024年的人当然也有些看不太懂,在所难免。

因为汉字会随着时间推移被简化、修正,这是大势所趋!

有人对我说过,临剑,你不要用什么“兀自”、“怫然”、“颔首”这些词了,读起来不流畅。

事实上是这样的:

1.兀自:

郭襄回头过来,见张君宝头上伤口中兀自汨汨流血,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,替他包扎。

——摘自金庸《倚天屠龙记》“第一章·天涯思君不可忘”

2.怫然:

方证怫然道:“原来任先生是消遣老衲来着。”

——摘自金庸《笑傲江湖》“第二十七章·三战”

3.颔首:

云翼默然半晌,颔首道:“这也有理……”突又暴怒喝道:“但无论如何,我也要将那小畜牲的下落寻出,他上次竟敢侥幸脱逃,老夫这次还是要他死在五马分尸之下!”

——摘自古龙《大旗英雄传》“第三十九章·天崩地裂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各位亲爱的读者,你们看明白了吗?

这恰好是因为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传统武侠仙侠爱好者,我不想丢掉前辈们留下的古典痕迹,我才刻意留下这些词汇的!

结果呢?

结果海量的读者(我不知道是不是别有用心啊)攻击我,说我不会用词,读起来不流畅!

在下大胆断言一句吧:“你们这群人里头有5%的人汉语词汇量能超过我吗?”

我今天还就狂妄地告诉你们一句,恐怕没有。

当然,行事不得,反求诸己,

读者读不舒服,肯定是我自己的原因,

不然《剑魔携香》这书我用得着改足足十年吗?

这就是写古典仙侠的难点,别人已经啪啪啪打了几千字,如行云流水了,我还要考虑这个词适不适合出现在古典仙侠小说里,

是不是就跟令狐冲被岳不群教剑法那样,迂腐?

因此,在《自在真仙》这本书里,我笃定一个信念,那就是“如果因为某个词卡住我,让我没办法把当时的情景和情绪输出给读者,那就改成现代词汇!”

于是乎,你们可以看到《自在真仙》这本书里出现了很多现代词汇,当然,我尽量放到了旁白里,但偶尔有几个被角色说了出来。

“仇富”、“黑恶势力”、“文娱活动”等等,

我敢说,你们今天这批读者读了可能觉得个别词汇有些怪异,再过个几十年又不一定了,因为我这本书在那时成了古早文,没有读者回去深究这个词是2010年出现的、还是1988年出现的。

当然,如果有人深究,那我谢谢啦,说明我的书值得被专家学者挖掘,我当然要感谢。

我给这个观点,并不是鼓励大家在古典仙侠里用现代词汇,还是要照顾读者尽量用古典文风去修饰的,事实上我就是这么干的,

而且,批评我的人你们仔细看,《自在真仙》现在不是“古典仙侠”、是“奇幻修真”分类,我不知道你们闲着蛋疼没事干还是咋回事?我把题材类别都改了,还有啥好批评的?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综上,从《剑魔携香》跨越到《自在真仙》,细心的读者能看到我在进行翻天覆地似的创新,我由衷希望,新一代的仙侠能被未来的孩子们看懂,给他们的人生一些启发,而且不是用幼稚无知的思想去谋划一个世界。

我所坚持的东西永远不会改变。

我希望仙侠接地气、而非接地府。

这事能成则成。

不成,也算为仙侠分类尽了我一份微不足道之力。

——临剑,写于2024年1月9日

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,看最新章节

海量好书免费读,新设备新账号立享
去App看书
剑楼随谈·第七期——仿古论今
字体
A-
A+
夜间模式
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
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
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,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
福利倒计时 05 : 00
立即领取
05 : 00